东港“蛋姐”王秀琴的“三级跳”
“蛋姐”来自孤山镇,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品牌鸡蛋“好星来”的创始人,却不知道她叫王秀琴。
从1989年至今,王秀琴从事禽蛋养殖业已有20余年,一步步走来,从小打小闹的散养放养到现在的集约化经营、品牌化管理,她经历了事业发展的“三级跳”,当年的养鸡姑娘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“蛋姐”。
1989年,20岁的王秀琴高中毕业, 她也像其他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样向往着大学校园里的生活。然而,家里无法担负起姐弟3人上学的费用,作为家中的老大,王秀琴毅然决定休学创业,仅靠着在银行贷款的2000元便开始了她的养鸡事业,跳出了事业发展的第一步。
“养鸡成本低、见效快、产业实。”最初的想法是很简单。但是,对于一无技术二无经验的20岁出头的王秀琴来说,一切只能靠自己慢慢去摸索。
“当年养的第一批300只鸡,比现在养3万只鸡还要难!”现在回忆起来,王秀琴满是感慨。这20年来,她用尽一切办法去搜集整理关于养鸡的资料,周边懂鸡的养鸡的都被她问了个遍。慢慢地,王秀琴的养鸡事业壮大了起来,1994年,她作为致富能手创业典型,光荣地当选为丹东市人大代表。
王秀琴虽然没有去读大学,但她爱思考、勤钻研的习惯,在她的养鸡事业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。所以,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化养殖之路,是她在养鸡事业上跳出的第二步。
作为全丹东地区最早发展起来的几户专业养鸡场之一,王秀琴的康俊养殖场虽不是规模******的,但技术上却有着独到之处。从十几年前开始,王秀琴开始研发自己的蛋鸡饲料,一次次的试验,一次次失败,但她从未放弃。最终研发的饲料申请了专利,不但产蛋数量明显增加,而且鸡蛋的口感、营养价值等各项指标都比普通鸡蛋高出一截。
进入2000年以后,投入到禽蛋养殖的资本越来越多,随着竞争的白热化,市场也越来越不好做,而王秀琴和她的养殖场,因为坚定了品牌理念,蛋品质量广受认可,所以在竞争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。
品牌化发展、集约化管理是她在养鸡事业上跳出的第三步。如今,人到中年的王秀琴事业越做越红火,2009年,“好星来”鸡蛋品牌正式注册成功,同年,大孤山秀琴合作社也正式开始运作。合作社以王秀琴的康俊养殖场为主体,积极吸纳周边养殖散户,形成规模,统一包装出售。王秀琴也开始跑市场,做推销,三年多下来,秀琴合作社的“好星来”品牌的生态鸡蛋、草鸡蛋、叶酸鸡蛋以其品质和口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,不仅实现了丹东地区全覆盖,也打入了北京、上海、沈阳等大城市。
在养蛋鸡方面,王秀琴同样有自己的梦想。鸡蛋是大家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品,大规模工厂化的养殖虽然让鸡蛋变得廉价,但却破坏了鸡蛋的营养成分。“这几年跑市场,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母亲对着我说的一件事:我家孩子本来不爱吃鸡蛋,但自从吃了你们的鸡蛋后,变得爱吃鸡蛋了。”这句话一直记在王秀琴的心头,令她成就感十足。
“赚钱固然重要,可是让大家伙儿吃上我自己培育推广的绿色健康营养的品牌鸡蛋,是多么‘阳光’的一项事业啊!”王秀琴笑声爽朗,“每天一颗蛋,营养中国人!”